13时59分38秒
(刘畅,我校2012届校友)
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战斗冲锋,
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生死考验。

近日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央视新闻、腾讯新闻等多家新闻媒体、网站被这样一条消息“霸屏”:在我国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旅的飞行训练中,建湖籍飞行员刘畅“首飞”突遇特情。他临危不乱,仅用6分零1秒的时间令战机安全着陆,获得了社会各界“点赞”。

6分零1秒他们经历了什么?
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?
小编带大家一起去回顾~
日前,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新飞行员带飞训练时,突遇空中左发动机起火。在6分零1秒时间里,飞行员密切配合,果敢处置,最终成功驾驶战机安全着陆。
在第一次模拟着陆复飞训练时,飞行员耳机内突然响起语音报警,有近20年飞行经验的飞行教员李雷生第一时间报告塔台。
飞行员:左发异常,左发异常。

此时,坐在前舱的新飞行员刘畅,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前舱驾驶战机。刘畅按照李雷生的指导要求,紧盯仪表盘,左转进入着陆航线。
塔台:985,发动机转速、温度都是好的吧?
飞行员:都是好的。
塔台:好的,正常做。
14时04分30秒
在带故障状态下飞行了4分52秒后,再次传来语音告警。
飞行员:左火警,左火警!
火警是飞行中最高等级警报,稍有差池就会酿成重大事故,刘畅极力控制着战机着陆姿态,尝试着关闭左侧发动机。
飞行员:左发关了,七公里位置好。
当我把左发油门收置停车位之后,发现左发仍然保持在慢车转速上,其实那时发动机舱内部已经着火了,但是发动机并没有关停。
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新飞行员 刘畅
面对这种情况,李雷生连续多次向塔台指挥员报告飞行情况,并指导刘畅按照指令要求同步操作战机,尽快下滑着陆。
飞行员:左火警灯又亮了。
塔台:好的,对向下滑点着陆。
飞行员:放襟翼了,放襟翼。
14时05分17秒
距离第一次报警5分39秒后,刘畅和李雷生驾驶着已经起火的战机安全着陆,保障官兵和消防救援车辆快速到位,成功控制住了火势。

飞机落地还没停,浓烟就从垂尾根部冒了出来,随即蹿出火苗,由于着火点距离油箱很近,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,地面保障官兵全都第一时间冲了上去。
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场站副参谋长 付健壮
刘畅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,更是水乡建湖好儿郎。毕业于中国空军航空大学的他,从小就有一个伟大的“飞行梦”。刘畅父亲刘建湖说:“刘畅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。成为一名飞行员,就要有足够的心理素质、抗压能力、实战技能。相信刘畅今后会越战越勇,为家乡增光、为祖国添彩。”
首飞就遇到特情
下飞机后
刘畅终于如释重负
李雷声也长舒了一口气
他为刘畅的沉着冷静
处置果断深感骄傲
没有日常地面的苦练
哪来的空中“惊”飞
一起来看看
雏鹰换羽前的点点滴滴
▼

▲航理教育
▲模拟座舱学习

▲处置特情学习

▲教员传授飞行经验

▲地面模拟演练
练技术,练心理,练感觉,练能力
雏鹰在一次次换羽中蜕变
凤凰在一次次浴火中重生

刘畅虽然在首飞便遭遇险情的考验
但他用海空卫士特有的先锋精神
彰显了对祖国的血性担当

刘畅经常说的一句话:
选择了飞行
就选择了风险和危险
但只要我们坐进机舱
心中便只有一个信念:
祖国,请放心!